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团委 > 组织部 > 工作动态

直击三下乡 | 稻鱼共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资源环境学院博士团赴怀化辰溪县,开展“稻鱼综合种养产业提升”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 2022-09-10 发布作者 :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团赴湖南省最大的稻花鱼生产基地——怀化辰溪县,开展“稻鱼综合种养产业提升”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2003年以来依托学科优势开展“生态”教育的第20个年头。

探寻“稻鱼共生”历史,做千年农耕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W020220910054131907683.jpg

博士团走访辰溪古村落

辰溪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稻鱼共生农耕文化已成为当地两千多年文明史的缩影。为了探寻稻鱼共生农耕文化的历史起源、生态原理和文化传承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中国智慧和文化启迪,博士团走访调研了五宝田村、龚家湾村、船溪驿村等古村落。古村落群错落有致的建筑结构和精致的雕花让人流连忘返,而古村落旁的悠久稻田养鱼模式更是古人生态智慧的良好体现。“辰溪古代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善于发现和遵循自然规律,才有了传承多年的稻田养鱼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博士团成员洪以群和周逸飞分别从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角度进行了解读。

“家乡的稻鱼农耕传统给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别看地方有点偏,每年的稻花鱼节,我这里可是热闹得很,原生态的稻花鱼、稻鱼香米,不早点预定还抢不到呢!”龙头庵镇稻鱼养殖大户肖丛玉介绍说。肖丛玉因身体残疾,一度彷徨无助,而通过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们的助力,利用当地丘陵山区的天然优势,发展稻鱼养殖1000余亩,不仅自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还带动30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

把脉“稻鱼共生”产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

“稻花养育稻鱼,稻鱼反哺稻田。稻鱼共生模式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中‘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湖南农大生态系徐华勤教授介绍道。

家乡的稻鱼产业也吸引了一批在外已有成就的辰溪人。返乡创业并成为当地“湘西鱼王”的钟小宏领着博士团成员走在田埂上说道,“如何将传统的稻鱼生态系统发展壮大,还需要强有力的新技术支撑。投放鱼的品种、大小和密度,水稻的品种,稻田水位的深浅……这些都是技术活。辰溪稻花鱼产业的未来还需湖南农大专家教授和同学们的继续支持。”

博士团成员通过下田采样,分析稻鱼区域土壤、水分以及植株的养分状况,为农户评估生态环境效益;围绕耕作、养殖等常见问题与农户开展访谈并耐心指导。生态学博士生魏征和周一敏围绕辰溪县生态环境为当地稻鱼耕作模式把脉,并开展了“高效安全稻田养鱼关键技术”培训。“稻鱼共作体系是我的研究方向,自己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也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让一家家农民、一个个乡镇富起来。”博士团成员曾贵阳表示。

支招“稻渔共生”战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稻田养鱼关键技术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辰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方小华说道。

辰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曾蓉指出,当前“辰溪稻花鱼”是拥有年产值3.15亿元的富农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解决稻鱼品种、产品深加工与长途运输等瓶颈问题。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华教授说道:“稳粮促鱼、提质增效是地方政府稻鱼综合种养的首要任务;大力推广适应性强的金背鲤、合方鲫等新品种则是接下来的重要目标。”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吴波指出,乡村振兴是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在农业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农耕文化传播的优势,延承生态文明理念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将辰溪县“稻渔共生”产业打造成“一特两辅”的支柱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