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培育童心花开 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志愿者守护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 : 2025-09-29 发布作者 : 周贵萍 周可盈
莘莘学子奔赴乡野课堂,以非遗传承文化根脉、以“种子”播撒未来理想,用课堂书写乡村教育的深情告白。8月19日至26日期间,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来到千山红镇开展为期一周的爱心支教活动,传递知识与关爱,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教育担当。
今年的支教活动在接续往年热忱的基础上,首次创新推出“特色非遗文化课”。走进千山红镇中心幼儿园,一众小朋友正学习花鼓戏《中秋调》的唱腔与动作,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教学传授技艺,在互动体验中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孩子们稚嫩的唱腔配合着生涩却充满童趣的身段,一颦一笑间初显传统戏曲的韵味。志愿者们不仅讲解戏文故事,更将中秋团圆、丰收喜庆的文化内涵娓娓道来,让非遗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根,照亮了文化传承的新希望。
“我也要像杨靖宇前辈那样,为中国战斗到底!”一句稚嫩而又坚定的话语发人深省。在举办的“亲子阅读”现场,家长与志愿者们一道同孩子们阅读书籍,分享英烈故事。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亲子阅读活动对于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感念先辈,立志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离开课堂教学,志愿者们也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寓教于乐。触摸一粒粒稻穗,实地感知稻花香里说丰年。微风拂过,志愿者们在田野间为小朋友们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科学的种子、奉献的精神,便在这稻香弥漫的实践课堂里悄然生根。
在田野实践之外,志愿者们也将安全教育作为重要一环,展开一系列主题教育讲座,围绕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四大主题,切实提升学生自我保护与风险防范能力。从珍爱生命到守护家园,这些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在少年心中埋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彰显润物无声的育人力量。
初心如炬,薪火传承。在支教志愿服务中,湘农东方学子响应时代召唤,贡献自己力量。让传统艺术在舞台上绽放、文化知识在书页中泼墨、榜样精神在行动里永存。他们以青春之名走进乡土,将知识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让教育在代际接力中生生不息,用热忱作笔,绘就乡村振兴的辉煌画卷。